从小,就对上海牌
手表有一种特殊的好感,那一只父亲购于1977年的上海牌7120表,记得儿时每当父亲下班时,我都会缠着父亲把他的爱表取下来把玩把玩,一听到机械表发出的沙沙声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。
后来父亲有了手机就懒得戴表了,我工作后出于对机械的喜爱,也败了一大堆机械表,最贵的也不过是不到6000元的入门级瑞表,便宜的是不到百元的老表,出于对苏联这个红色帝国的好奇感,竟也败了些不少中国爱表人从来没听说也不屑的苏联老牌子。
一天我心血来潮,把那只7120那去保养洗油后,换替掉了腕上的瑞表,观察了两个多月,那种上弦的舒畅感和稳定的走时(+5秒/日)让我觉得原来国货也可以如此牛逼。
从那时起,我开始慢慢关注国表,买了一只
海鸥1963码表和一只北京牌朝阳8am,总的来说,相对于其价格,我觉得性价比绝不低于很多瑞表,当我决定入手一只新上海牌手表时,关注了不少对于现今
上海表业的评论,这些评论有不少是负面的,但我深信“是骡子是马,拉处理遛遛”,毕竟是家老字号。
即使与瑞表有这样和那样的差距,也不会太差,在做了不少功课后,通过上海表业官网选了一家旗下最大的直营店,选了一块被小伙伴们评为颇有文艺范的玫瑰金35钻自动表,我无比兴奋的撕开快递包装,快速的把这块金光闪闪的新上海牌戴在手上,连父亲都被我这兴奋劲吸引了,竟质疑我这是上海牌手表吗?
可是后来嘛。。。
看看这时针和分针吧
是九点正还是九点过七分?
我立刻将问题反映并要求退货,客服竟然告诉我这是机械表的正常现象,是由于手表动力不足造成的,my god,我无语,
在你忽悠别人之前,你的智商和顾客的智商同步增加了吗?这是手表机芯零件精度不足,或是组装精度太差造成的。
对此,早在几十年前,轻工业部在手表检测的内容中就有相关的误差规定,即使按照当时的规定,这也是十足的次品,真不知道上海表业的质控是怎么搞的,这在出厂时是可以完全避免的。工业界常有一句话,产品质量不好就是人品不好,我可以理解几百元的表达不到几千元表的精度和位差,但技术问题可以提升,人品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(暗自苦笑自己人品也不好)!
过分的是,当我客观反映产品问题时,客服不但没有虚心接受,反倒固执己见,不懂装懂,甚至还暗指买家无知!如有上海表业的人士能看此贴,我建议你们先整顿一下你们的销售人员,她们在砸你们的招牌,如果你也和她们想的一样,那我就实在无语,你们就继续精诚合作吧!
一家能做出陀飞轮的表企就不能多放点心思在在质控上吗,这上海SB1H自动芯怎么说也生产了几十年了,其底子是不错的,出这样低级的问题要么是没有起码的质控,要么是明知是次品,还要侥幸卖出去,归根结底,心里根本没有消费者。
商家想盈利没有错,但凡事也要有个底线,对于一家想成功的企业来讲,稳定的质量胜过一切华丽的宣传,原来老上海表不就是这样的国货精品吗?心中没有消费者的商家,消费者最终也会抛弃这样的商家。上海表,你想做百年老店吗?